青云天梯

高似终南一柱雄,氤氲苍狗锁芙蓉。
盖阴椠日凌清汉,阵影无心出远峰。
化作楼台曾翼凤,变为霖雨又从龙。
更怜竹院频来往,薄暮钟声隔几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青云天梯》是明代诗人骆可圣创作的七言律诗,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高耸入云的意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品作者:《次白莹青云天梯诗韵》的作者是明代诗人骆可圣,他以明经的身份在荆门州担任训导,后升任新宁州学正。他的文学造诣深厚,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深刻描绘。

  2. 诗歌风格:骆可圣的《次白莹青云天梯诗韵》具有鲜明的七言律诗风格,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崇高境界。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观作为比喻,如“清光”、“层削秀芙蓉”、“湛湛壶天飞乳蝠”等,这些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高山流水的画面。

  3. 诗歌内容:诗句“一片清光锁郡雄,天边层削秀芙蓉。”展现了诗人眼中的巍峨山峦,如同终南之柱般高耸入云。而“夜来心醉松梢月,直递寒香上九重”则透露了一种静夜思乡的情绪,月亮的皎洁与松梢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宁静的氛围。

《青云天梯》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其背后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山水诗派风格,即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青云天梯》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艺术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于中国文化研究者来说,这部作品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阅读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