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夜宿

蜡炬烧残夜二更,高斋萧爽客怀清。
山林只在虚檐外,错把风声作雨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学夜宿》是明代诗人石光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元末明初的诗歌创作中,石光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太学夜宿》便是这样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石光霁,字仲濂,元末明初人,生于扬州府泰州。他与张以宁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在张以宁逝世后,石光霁还特意寻找遗文进行结集行世。这样的背景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
  2. 诗歌原文及赏析:诗中“蜡炬烧残夜二更,高斋萧爽客怀清”描绘了一幅夜晚读书的场景,蜡烛已经燃尽,只剩下微弱的光芒,而高斋中的学者心情宁静,心怀清逸。这里的“萧爽”一词传达了环境的宁静与舒适。
  3. 创作背景: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文人,石光霁在作品中不仅反映了自身的生活体验,还融入了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太学夜宿》,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能力。

《太学夜宿》不仅是石光霁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流露,也是明代诗歌风貌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社会现象和文化传统的深刻认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