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驼山小楼

行眺不得志,萧然还掩关。
雨中千树橘,花外万重山。
湿鸟归恒暮,孤云去不还。
啸歌向天地,吾意醉醒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过驼山小楼》是一首由明代诗人伍瑞隆创作的五言律诗。该作品通过描绘雨后驼山小楼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索。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伍瑞隆(1585-1666),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他出生于香山(今中山),弱冠时补弟子员,后来在科举考试中有出色的表现。
  1. 诗歌原文
    行眺不得志,萧然还掩关。
    雨中千树橘,花外万重山。
    湿鸟归恒暮,孤云去不还。
    啸歌向天地,吾意醉醒间。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伍瑞隆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深远的意境。
  • 语言优美:全诗采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使得每一个意象都显得生动而有力。
  • 寓意丰富:通过对雨后的山景和飞翔的湿鸟等元素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1. 诗歌背景
  • 根据《雨过驼山小楼》的内容及作者的经历,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诗人经历了某种挫折或不得志之后所作,可能是其晚年隐居期间的一种心境表达。
  • 该作品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来源。
  1. 艺术特色
  • 结构严谨:诗歌的结构层次分明,从“行眺不得志”到“吾意醉醒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发展脉络。
  • 意象鲜明:通过“雨中千树橘”、“花外万重山”等意象,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

通过对《雨过驼山小楼》的分析,可以发现它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慨的抒情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体现了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追求和精神寄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