粼粼涧中石,嘉木郁繁阴。
好鸟时相和,悠然静者心。
何文徵山斋杂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何文徵的《山斋杂咏》是其创作的一组作品,包括四首诗作。这些作品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何文徵,字国开,号铁山,香山(今中山)人。弱冠之年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后官至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在河南大梁兵巡道任上,又转任藩臬两司。南明绍武帝立时,拜太仆寺正卿。何文徵在隐居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文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著作。
《山斋杂咏》中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例如,《鸟鸣涧》描绘了鸟儿在涧边啼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御风台》则通过描绘高台望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与超然境界的追求。此外,《杜若洲》中“飘飘水中洲,杜若秋渐长。暗香洒寒流,时激清泠响”等句子,不仅描绘了景色之美,还透露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何文徵的《山斋杂咏》不仅是其诗歌创作的集中展现,更是其个人情感、哲学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独特解读的体现。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何文徵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