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本无质,幻迹偶因风。
日月涳蒙外,星河淡荡中。
影边消伏暑,天际失奇峰。
莫讶人情薄,炎凉到处同。
九秋杂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秋杂咏》是清代文学家成鹫的一组七首诗,以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感受为主题的作品。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以下是对这些诗歌的介绍:
- 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九秋杂咏》是成鹫在南亩生活时所创作的,通过其作品,我们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成鹫生活在清朝,是明末清初的文人,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思想情感。
- 诗歌内容:《九秋杂咏》共七组,每组都包含若干首描写秋日景象的短诗。其中,“生涯在南亩,早晚及西成”表达了作者对丰收季节的喜悦与满足。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将秋天的色彩、气息和变化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旧业蒹葭外,新凉袯襫轻”等句子,既形象又富有画面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
- 文学价值:《九秋杂咏》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受到读者的喜爱。诗人巧妙地使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诗歌既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有深厚的哲理性。这些诗作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生命、自然界和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九秋杂咏》不仅是清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诗词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为后人提供了无尽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滋养。对于爱好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深入研读并理解这些作品,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更能从中领悟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