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渐迷津,招招唤渡频。
烟横石云路,柳暗塔坡春。
见月知潮汐,登舟辨主宾。
芦中有穷士,应是未归人。
石云山晚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云山晚渡》:自然与人生的交响诗
《石云山晚渡》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歌,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首段“青山围万叠,流落此何邦”,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使用“青山”和“流落”等词汇,传达了大自然的宏伟和神秘感,同时也暗示了人类生活的渺小和无奈。接着的“云静龙归海,风清马渡江”则进一步展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龙在云间遨游,马在江边渡过平静的时光。这种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动态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
“汲滩供茗碗,编竹当蓬窗”,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日常生活场景来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这里,汲水为茶,编竹为窗,都透露出一种简朴而温馨的生活氛围。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引发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井沙头月,羁鸿共影双”一句,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部分。这里的“羁鸿”象征着漂泊无定的旅人,而“月影双”则表达了孤独与陪伴的复杂情感。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元素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种通过自然来表达情感的方式,使得《石云山晚渡》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充满诗意的自然与人生的交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