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住湖山老律师,钝根曾感授毗尼。
重来旧社逢生日,一到新城只暂时。
多窦塔中分半座,杂华林里策双眉。
自惭门外羊车客,未敢当人正眼窥。
圆瘏黎住锡华林览揆日诗以祝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圆瘏黎住锡华林览揆日诗以祝之”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送僧游五台山》中的一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好友的深情厚意和对其远行旅途的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一说祖籍山西永济),生于苏州吴县。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刘禹锡主张新乐府运动,想借助政治改革来实现其文学主张。他曾在苏州刺史丁固幕府中做过准尉参军,因不满官场黑暗而弃官归隐苏州,一度为湖州刺史。后迁主客郎中,又转连州刺史,再改任夔州刺史。故世称“刘领”。大和九年(835年)回长安任尚书右丞,世称“刘右丞”。宣宗大中年间(846年前后),刘禹锡向皇帝上表,自陈居处,请求回乡。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次年卒。《全唐诗》收录刘禹锡七百二十三首诗歌。他的诗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样。他善于用通俗活泼的语言表达自己情感,有“诗豪”之称。他与白居易同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家,世称“刘白”。白居易多次提到刘禹锡对自己诗歌创作的启发与帮助,称刘禹锡为“诗豪”、“诗圣”,两人亦常相唱和。
“圆瘏黎住锡华林览揆日诗以祝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希望他在旅途中能够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并且能够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