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西风一放舟,暮云飞去见灵洲。
古台落叶初归鸟,野渡停桡不避鸥。
白社重来寻旧约,青山无恙忆同游。
灯前细语人难会,顽石何因更点头。
初秋舟泊小金山,宿妙高台,与僧话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秋舟泊小金山,宿妙高台,与僧话旧》是诗人成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季江上的情景,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及意义:
诗作原文
江上西风一放舟,暮云飞去见灵洲。
古台落叶初归鸟,野渡停桡不避鸥。
白社重来寻旧约,青山无恙忆同游。
灯前细语人难会,顽石何因更点头。作者简介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广东番禺人。明隆武时诸生,入清后为僧,号东樵山人,有《咸陟堂文集》、《诗集》传世。他的诗歌创作深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哲学态度。诗作解读
- 首联“江上西风一放舟,暮云飞去见灵洲”:此联描绘了秋天江上的景象,西风吹动江面泛起层层波纹,暮色中的云彩如同飞翔的鸟儿一般自由而遥远。这两句通过对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氛围。
- 颔联“古台落叶初归鸟,野渡停桡不避鸥”:通过对比古台与野渡,展现了自然界中万物共存的和谐景象。落叶归根,鸟儿归巢,而渡船在江边静静地等待着,鸥鸟也在其中安然自得。这种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循环和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 颈联“白社重来寻旧约,青山无恙忆同游”:这里的“白社”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群体或事件,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怀旧之情。他回忆起过去与朋友们一起度过的时光,那时的青山绿水依然如故,友情依旧珍贵。
- 尾联“灯前细语人难会,顽石何因更点头”:尾联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他试图与朋友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但发现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那一块石头似乎也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反映出诗人对于人与人之间疏远的感慨。
-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诗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融为一体,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反映诗人的情感世界。
- 语言简练:整首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环境中。
- 哲理意味: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引发对人生、宇宙的深层次思考。
历史背景
该诗写于清朝初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借诗歌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成鹫作为一位僧人,更是将个人的精神追求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和禅意的作品。文化影响
成鹫的诗歌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岭南地区文化特色的体现。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清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初秋舟泊小金山,宿妙高台,与僧话旧》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作,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价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成鹫的生平及其诗歌风格,同时也能更好地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