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置答师隐山

投老空山计未能,偏将好事让良朋。
开云觅路闻啼鸟,就树营居畜俊鹰。
分得田园凭地主,望来烟火有邻僧。
何堪别后思君处,独立螺峰最上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置答师隐山》是明代诗人成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惬意情景。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成鹫(1637-1722),广东番禺人,明隆武时诸生,入清后为僧,号东樵山人,有《咸陟堂文集》。
  1. 诗歌原文
    投老空山计未能,偏将好事让良朋。
    开云觅路闻啼鸟,就树营居畜俊鹰。
    分得田园凭地主,望来烟火有邻僧。
    何堪别后思君处,独立螺峰最上层。

  2. 诗句解析

  • 投老空山计未能: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仍然无法放弃追求隐居的理想生活。
  • 偏将好事让良朋:意味着诗人在隐居生活中乐于分享,与朋友共同享受美好时光。
  • 开云觅路闻啼鸟: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寻找出路,听到鸟儿的啼鸣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 就树营居畜俊鹰:说明诗人在树林里建造房屋,饲养猛禽,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分得田园凭地主:表示诗人拥有自己的田园,可以自由支配生活。
  • 望来烟火有邻僧:反映了诗人与邻居僧人共享烟火气息的生活场景。
  • 何堪别后思君处: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独立螺峰最上层:描绘了诗人站在山顶上独立的情景,象征着他的孤独和坚定。
  1. 文学价值
  • 作为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 通过对诗人内心感受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 该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 情感真挚: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都表现得十分真挚。

成鹫的《赠置答师隐山》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传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能够深入人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