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分部各开堂,自大何须不夜郎。
顽石座边挥玉麈,古梅花下布绳床。
闭门已得偷闲计,入世真难买笑方。
高挂钵盂待甘贽,休心还拟更休粮。
移居示诸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移居示诸子》是明代诗人成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修行以及世俗观念的深刻反思。
在了解《移居示诸子》这一作品之前,需要从作者的背景知识开始着手。成鹫(1637-1722),号东樵山人,广东番禺人,明隆武帝时期诸生,入清后成为僧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作与文集上,尤以《咸陟堂文集》和《诗集》流传后世。《咸陟堂文集》收录了他的诗作,其中不乏反映其生活哲学与思想情感的作品。
深入探讨《移居示诸子》,可以发现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哲理。首两句“蛙声分部各开堂,自大何须不夜郎。”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反映了诗人超然世外的心态。这里的“蛙声”象征生活中的平凡琐事,而“不夜郎”则暗示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句子如“顽石座边挥玉麈,古梅花下布绳床”等,则进一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对自然美和精神追求的双重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态度。
诗中“闭门已得偷閒计,入世真难买笑方”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是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方式。这种观点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移居示诸子》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歌,更是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