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除前五日立春

视历始知今岁闰,闭门先得隔年春。
蹉跎大尽无多日,取次小除才半旬。
野老焚香祠太乙,村童布席待庚申。
谁家腊里吹阳律,冻谷寒消斗柄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除前五日立春》是明代诗人成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
  • 号即山,易名光鹫,字迹删,法名光鹫,字即山。
  • 曾于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僧。
  1. 诗歌原文
    视历始知今岁闰,闭门先得隔年春。
    蹉跎大尽无多日,取次小除才半旬。
    野老焚香祠太乙,村童布席待庚申。
    谁家腊里吹阳律,冻谷寒消斗柄寅。

  2. 诗歌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景象。首句“视历始知今岁闰”,表达了诗人对时序变换的感慨。
  • “闭门先得隔年春”意味着诗人虽身处寒冬却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反映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性和深刻的观察力。
  • “蹉跎大尽无多日,取次小除才半旬”传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珍惜,以及在小寒之后迎接春天的积极态度。
  • “野老焚香祠太乙,村童布席待庚申”展现了民间对节气的庆祝方式,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 此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创作背景
  • 诗作创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当时成鹫落发为僧,与多位名人雅士交往甚密。他的文学作品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

《小除前五日立春》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能,还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节气的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成鹫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小除前五日立春》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