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寺谒憨祖遗像

久向憨狮子,今来见影堂。
白云何处去,闲却半间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云寺谒憨祖遗像》是明代诗人成鹫创作的一首诗,该诗通过描绘白云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憨祖遗像的敬仰之情以及内心的感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诗人背景:成鹫,俗姓方,字颛恺,广东番禺人。明隆武时诸生,入清后为僧,号东樵山人。其作品《咸陟堂文集》、《诗集》等传世。
  2. 创作时期:该诗创作于明代,具体时间不详,但从作品中可推测出是在诗人游历白云寺时所作。
  3. 诗歌原文:久向憨狮子,今来见影堂。白云何处去,閒却半间房。
  4. 艺术特色:成鹫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通过对白云寺憨祖遗像的描述,将个人的情感与寺庙的宁静景象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既有深沉的意境,又不乏生活的情趣。
  5. 主题思想:《白云寺谒憨祖遗像》不仅展示了成鹫对憨祖遗像的敬仰之情,还表达了他在面对世事变迁、人事无常时的感慨与思索。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该诗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6. 历史价值:作为明代的一首著名诗作,《白云寺谒憨祖遗像》不仅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白云寺谒憨祖遗像》是成鹫对憨祖遗像的颂扬之作,同时也是对白云寺静谧景象的描绘。它不仅体现了成鹫深邃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怀。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明代文学及禅宗文化的人来说,这首作品值得细细品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