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白日隔长安,远客多愁强自欢。
草色莺声于越景,菊英兰露楚人餐。
心丹不逐风霜改,眼界应随宇宙宽。
长对一樽歌复啸,欲将豪迈洗儒酸。
和萧文明见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萧文明见寄》赏析
祁顺的《和萧文明见寄》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抒发,更是作者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的反映。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诗的前两句“浮云白日隔长安,远客多愁强自欢”,描绘了一个远离故乡,身处异地的游子的形象。浮云和白日的阻隔象征着人生的孤独与迷茫。尽管心中满怀忧愁,诗人还是强作欢笑,展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困境,我们往往需要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即使心中有万般无奈,也要微笑着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
第三句“草色莺声于越景,菊英兰露楚人餐”则转入了自然景色的描述,草色青青,莺歌婉转,这些生动的自然元素似乎给诗人带来了些许慰藉。菊花与兰花的清香,楚地特有的食文化,这些都构成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背景。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古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与追求,也反映出诗人在异乡求索中的一丝慰藉。
接下来的诗句:“心丹不逐风霜改,眼界应随宇宙宽”,则深刻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即使外界环境变化无常,但只要内心坚定,就能抵御一切磨难。诗人将视野拓宽到整个宇宙,表达了一种宽广无垠的胸怀,这种境界正是他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期许。
结尾“长对一樽歌复啸,欲将豪迈洗儒酸”,则是诗人自我解嘲的轻松写照。他通过饮酒唱歌来排解心中的郁闷,想要用豪放不羁的生活来冲淡那些儒生的酸腐气息。这种豪迈不羁,正是诗人性格的真实写照。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独特见解。在今天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这首诗提醒我们要有一颗平静的心,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去追寻内心的宁静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