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仲律见寄韵

几年朝市厌喧哗,此日山巅与水涯。
自适也同林下鴳,寡闻真似井中蛙。
三秋凉意轻纨素,五夜寒光见莫邪。
闭户闲吟消日月,岂堪流播大方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沈仲律见寄韵》是由明代诗人祁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反映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友情及隐逸之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祁顺,字致和,东莞梨川人,明天顺四年(1460年)进士,选拔首甲,因姓名与皇帝朱祁镇音近,被讳抑置二甲第二名。授兵部主事,出巡山海关,后转户部督饷临清,升员外郎郎中,曾任会试同考官。
  1. 诗歌原文
  • “几年朝市厌喧哗,此日山巅与水涯。”
    这句表达了诗人厌倦了官场的喧嚣,追求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他选择了山巅与水涯作为自己的居所,远离尘嚣,寻找心灵的平静。
  • “自适也同林下鴳,寡闻真似井中蛙。”
    这里的“自适”意味着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衡和满足,就像林中的小鴳一样自在。而“寡闻”则表达了他的孤寂和对外界的疏远,如同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的那一小部分世界。
  • “三秋凉意轻纨素,五夜寒光见莫邪。”
    这里描绘了秋天的凉爽和夜晚的宁静。轻纨素象征着秋天的洁白和宁静,而莫邪剑则代表着诗人对武艺的热爱和追求。
  • “闭户闲吟消日月,岂堪流播大方家。”
    诗人选择闭门不出,通过吟诗来消磨时间,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传播给外界。这表明了他的谦逊和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1. 诗歌解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自由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与朋友的书信往来,诗人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 诗中的“自适”、“寡闻”等词汇,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的性格特点。他既喜欢独处,又渴望与人交流;既保持谦虚,又不失自信。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他赞美秋天的凉爽、夜晚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对武艺的热爱和追求。

《和沈仲律见寄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的诗歌,还是一部反映明代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