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城东石桥

白鹤归华表,苍苔没古碑。
桥前呜咽水,犹恨禄山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蓟城东石桥》是明代诗人祁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蓟城东石桥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蕴含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祁顺(1434-1497),字致和,号巽川。他出生于广东东莞,天顺四年进士及第,授兵部主事。在任期间,他曾出巡山海关并转任户部督饷临清。他的仕途中曾担任会试同考官等职,最终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
  2. 诗歌原文:白鹤归华表,苍苔没古碑。桥前呜咽水,犹恨禄山儿。
  3. 作品赏析: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历史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当下社会的关注。诗中的“白鹤归华表”,象征着高洁与自由;“苍苔没古碑”则反映了岁月的侵蚀和人事的变迁;而“桥前呜咽水,犹恨禄山儿”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事件的哀愁与遗憾。
  4. 文学地位:《蓟城东石桥》作为祁顺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成就,也展示了明代文学的特点。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使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 创作背景:祁顺创作此诗的背景是在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大环境下。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这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通过这首诗,祁顺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和志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的心态。

《蓟城东石桥》不仅是祁顺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更是研究明代文学、了解那个时代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略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