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亲卷为张咨赋

双亲蚤沦逝,岁月成侵寻。悠悠孝子思,不尽平生心。
幽明路隔音容杳,一身抱恨何时了。泪洒西风宿草寒,梦回残月啼乌晓。
天地无穷悲复悲,不因霜露也凄其。古今孝行应难得,为尔重歌不匮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思亲卷为张咨赋》是明代诗人祁顺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祁顺(1434—1497),字致和,号巽川,东莞梨川人。天顺四年(1460年)进士,选拔首甲。因姓名与皇帝朱祁镇(英宗)音近,被讳抑置二甲第二名。授兵部主事,出巡山海关,后转户部督饷临清,升员外郎郎中,曾任会试同考官。
  1. 诗歌原文
    双亲蚤沦逝,岁月成侵寻。
    悠悠孝子思,不尽平生心。
    幽明路隔音容杳,一身抱恨何时了。
    泪洒西风宿草寒,梦回残月啼乌晓。
    天地无穷悲复悲,不因霜露也凄其。
    古今孝行应难得,为尔重歌不匮诗。

  2. 诗歌鉴赏

  • 情感深沉:诗歌以“双亲蚤沦逝”开头,表达了深深的悲痛和对父母离世的哀伤。随后,诗人通过“岁月成侵寻”等句,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对逝去双亲的思念之情,以及这种思念所带来的无尽忧愁和痛苦。
  • 艺术手法:在诗歌中,祁顺巧妙地使用了一些象征和比喻手法,如“悠悠孝子思”、“幽明路隔音容杳”等,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等手法,如“不因霜露也凄其”、“古今孝行应难得”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创作背景
  • 祁顺在创作《思亲卷为张咨赋》时,正处于明朝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为国家的命运而忧虑。祁顺作为明朝的一位官员,他的诗作自然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 同时,祁顺的家国情怀也在他的诗歌中得以体现。他通过对双亲的思念,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1. 诗歌意义
  • 《思亲卷为张咨赋》不仅是祁顺个人的抒情之作,更是一首具有历史意义的诗歌。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
  • 在今天看来,这首诗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它不仅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还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祁顺的《思亲卷为张咨赋》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双亲的思念之情和对家国的忧虑之心。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祁顺的个人情感和艺术才华,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社会和文人思想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