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闲书所见

扁舟今日安仁道,隔水人家半草庐。
背日帆樯更远近,临风花竹半萧疏。
山童扫叶时煨芋,村妇烧灯夜捉鱼。
无□□清堪短述,故教毛颖醉中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闲书所见》是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被广泛传颂于世。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首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在漆黑的夜色中,只有一盏渔船的灯火闪烁着,宛如一颗孤独的萤火虫。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夜晚河面上的静谧画面,也巧妙地利用“孤光”一词,传达出诗人对这种宁静之美的感受。
  • 次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随着微风的吹拂,波浪轻轻摇曳,仿佛无数星星从水中散落开来。这句诗以动态的方式展现了夜晚的自然美,使得整个场景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 尾句:“无多清堪短述,故教毛颖醉中书。”
    寥寥几句话难以尽述这美景,只好用笔蘸酒,让醉笔在纸上挥洒,将这份美丽记录下来。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种美好时刻的珍视和留恋。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舟中闲书所见》中,“渔灯”、“萤火”、“风簇浪”、“河星”等意象的运用,不仅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还增强了诗句的画面感和音乐性。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宁静与美好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 语言技巧:诗句简洁明快,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同时,“故教毛颖醉中书”这一结尾,更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这份美好记忆的珍视之情。
  1. 背景知识
  • 作者介绍:查慎行(1650年—1727年),字悔余,号他山,浙江绍兴人,清代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在诗人游览江南水乡时所写。江南水乡的夜晚常常能见到这样的景色,因此诗人可能借助自己的观察和感悟,创作出了这首描绘夜晚江边美景的诗歌。

《舟中闲书所见》作为一首五言绝句,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情感上给人以深深的触动。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界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活中简单而纯粹的美的追忆。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们而言,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创作背景都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