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今日安仁道,隔水人家半草庐。
背日帆樯更远近,临风花竹半萧疏。
山童扫叶时煨芋,村妇烧灯夜捉鱼。
无□□清堪短述,故教毛颖醉中书。

舟中闲书所见

扁舟今日安仁道,隔水人家半草庐。

背日帆樯更远近,临风花竹半萧疏。

山童扫叶时煨芋,村妇烧灯夜捉鱼。

无□□清堪短述,故教毛颖醉中书。

注释:

扁舟:小船。

安仁道:地名,位于今湖南省。

隔水人家半草庐:隔着水面的人家一半是茅舍。

背日帆樯:指船帆和船上的桅杆,因为阳光照射的原因而呈现不同的远近。

临风花竹:指在风中摇曳的花朵和竹子。

山童:儿童,泛指村里的孩子。

煨芋(wěi yu):用火慢慢烤着吃的芋头。

村妇:乡村妇女。

夜捉鱼:晚上捉鱼。

□□:这里可能是指“笔墨”,也即文房四宝中的笔。

毛颖:即毛笔,古代写字工具。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风景与生活情趣的诗作。全诗以诗人的游兴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诗人以“舟中闲书所见”开篇,点明了诗歌的主题。然后,他依次描述了船只行驶在安仁道上的情景,以及两岸的风景。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诗人转向对周边环境的具体描绘。“山童扫叶时煨芋”,描绘了孩子们在山间玩耍的情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悠闲与和谐;“村妇烧灯夜捉鱼”,则刻画了乡村妇女勤劳、朴实的形象。这些细节的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例如,“背日帆樯更远近”中的“帆樯”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变化;“无□□清堪短述”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静与超脱。这些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也使得整首诗更具诗意。

诗人以“故教毛颖醉中书”作为结尾,寓意着尽管身处纷扰的世界,但诗人仍然能够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正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绘,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乡村世界。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对生活的深深热爱与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