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幽并,匈奴屡入寇。
抚剑出飞狐,君命所不受。
铁铠被飞龙,黄金饰载胄。
大小七千战,虏酋每首授。
功成奏未央,天子嘉绩茂。
但恐忌功者,矫制比延寿。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全诗共五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烽火连幽并,匈奴屡入寇。
这句诗描述了边疆战火连绵不断的情景,暗示了国家的边境地区常常受到匈奴的侵犯。”幽并”是当时的一个边郡地名,这里的烽火连天,表明了战争的激烈。

抚剑出飞狐,君命所不受。
这里描绘了一位将军挥剑出鞘的形象,他不受君王的命令行事。”飞狐”是一种传说中能够预知吉凶的动物,这里可能象征着这位将军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铁铠被飞龙,黄金饰载胄。
这句诗描绘了将军身上的装备。”铁铠”指的是坚固的铠甲,”飞龙”可能是指将军的武器或者某种象征性的图腾。”黄金饰载胄”则是指装饰在头盔上的金子,这表示了将军的尊贵和地位。

大小七千战,虏酋每首授。
这句诗描述了将军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七千战”可能是指将军参与了很多次的战斗。而”虏酋每首授”则是指俘虏的敌人首领都被赐予头颅。

功成奏未央,天子嘉绩茂。
这句诗表达了将军战功赫赫,朝廷对他的功绩表示肯定和赞赏。”未央”在这里可能是指皇帝,因为古代皇帝的宫室被称为”未央宫”。”天子嘉绩茂”中的”嘉”是赞美的意思,”绩”是战功,”茂”意味着丰富。

但恐忌功者,矫制比延寿。
这句诗表达了将军可能面临的困境。”忌功者”可能是指那些嫉妒他成就的人。而”矫制比延寿”则是指有人可能会伪造命令,将他与延寿相比,这是对将军的污蔑和诋毁。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一位边疆将领的英勇和忠诚。诗中的战争场面描绘得十分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同时,通过对将军装备的描述,也反映出了古代军队的装备情况。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情怀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让人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