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司马太守西虹

自谓偃长虹,人疑伏卧龙。
水钟淮海秀,山据石城雄。
驷马何年度,星槎此路通。
遥知乡国梦,月白景阳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题司马太守西虹》是一首由朱朴创作的古诗。该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及历史的回忆与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朱朴,字元素,浙江海盐人。他是一位擅长诗词的作家,以《西村诗集》著称,并被许杞山序而刻之。朱朴的生活背景虽然平凡,但他的创作才华却异常出众,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传颂的作品。
  2. 诗歌原文:自谓偃长虹,人疑伏卧龙。水钟淮海秀,山据石城雄。驷马何年度,星槎此路通。遥知乡国梦,月白景阳钟。
  3. 诗歌翻译:朱朴自比为长虹卧波,让人联想到诸葛亮(卧龙)的风采。淮海的山水之美如同钟声在水面上荡漾,石城的山峦则显得雄伟壮观。四马奔腾的年代已然过去,而星辰穿梭的航线仍然通畅。尽管远隔千里,但心中的乡愁却如明月般皎洁明亮,照亮了景阳钟的声音。
  4. 诗句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描绘,传达出了作者对家乡和历史的深深眷恋。首句“自谓偃长虹,人疑伏卧龙。”不仅形象地表达了朱朴的自负与自信,同时也暗指了他心中所崇敬的历史英雄诸葛亮。接着,“水钟淮海秀,山据石城雄。”两句描绘了淮海地区的秀美风光以及石城山峦的雄伟,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驷马何年度,星槎此路通。”则表达了时间的推移与道路的不变,暗示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古老的文化与精神依然传承不息。最后一句“遥知乡国梦,月白景阳钟。”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通过对月光下景阳钟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这首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朱朴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艺术价值。

朱朴的《奉题司马太守西虹》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历史的无限敬意。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点。对于喜欢中国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