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集庆寺浩公房

野寺摧残后,山僧起废初。
草生龙甃涸,花落雁堂虚。
碧殿栖金像,香斋报木鱼。
看春重借榻,犹得饭园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集庆寺浩公房》是明代诗人朱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明朝,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下面将对《宿集庆寺浩公房》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朱朴:字元素,号西村,浙江海盐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以工诗著称,有《西村诗集》传世。朱朴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诗歌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 创作背景
  • 创作时间:《宿集庆寺浩公房》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时期。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诗歌往往承载着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情感。
  • 创作地点:此诗可能创作于集庆寺这一特定地点。集庆寺作为当时的一处佛教圣地,为朱朴提供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素材。
  1. 诗词原文
  • 原文节选:《宿集庆寺浩公房》原文如下:
    野寺摧残后,山僧起废初。草生龙甃涸,花落雁堂虚。碧殿栖金像,香斋报木鱼。看春重借榻,犹得饭园蔬。
  • 解释:这首诗通过对集庆寺的描述,展现了寺庙历经沧桑后的荒凉景象以及山中僧徒的恢复与重建。诗句中“草生龙甃涸,花落雁堂虚”等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而“碧殿栖金像,香斋报木鱼”则是对寺院内部宗教活动的描写。
  1. 作品鉴赏
  • 意境之美:《宿集庆寺浩公房》营造了一个静谧、超脱的自然氛围,诗中的山水、寺庙与自然景色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1. 艺术特色
  • 语言特点: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却又不失韵味,体现了古诗的韵味与深意。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展开,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景象。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明代的作品,《宿集庆寺浩公房》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 艺术价值: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品。

《宿集庆寺浩公房》不仅是朱朴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体现,更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