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明天子重亲亲,衮冕临轩遣大臣。
亲捧金书辞北阙,远持玉节下西秦。
波分雨露天潢近,庆衍宗支帝命申。
归去重瞳应咫尺,为言万物总回春。
送惠安伯奉使还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惠安伯奉使还朝》的启示
朱诚泳,号宾竹道人,安徽凤阳人。他不仅是明代的一位宗室,更以诗才闻名。他的作品《送惠安伯奉使还朝》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国家使者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尊贵的使者,在皇帝的亲自挑选下,踏上了远赴西秦的使命。作者以“圣明天子重亲亲”开篇,便奠定了整首诗歌庄重严肃的基调,体现了君主对忠诚与才能的高度重视。紧接着,诗人通过“衮冕临轩遣大臣”展现了朝廷的尊严与权威。接着,“远持玉节下西秦”,则巧妙地运用了“玉节”这一元素,既表现了使者身份的高贵,又暗含了对其平安归来的祈盼。
在这首诗中,“波分雨露天潢近,庆衍宗支帝命申”这两句尤为动人,它不仅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而“归去重瞳应咫尺”一句,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场景中,使人不禁思考历史的深远意义。
朱诚泳通过对这首诗的精心创作,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更是对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明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在阅读《送惠安伯奉使还朝》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国家使者的深情厚谊,也能领悟到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记叙,更是对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我们应该珍视并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