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霭霏微半不分,遥从江树望江门。
橘中遗老今无恙,灶下桐声旧有闻。
葵藿丹心瞻日近,庭闱风色及春温。
自怜憔悴逋臣影,释褐曾沾玉露恩。
寄题景范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景范亭》是明朝诗人朱浙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朱浙深邃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反映出他对于自然景观与历史的深刻体悟。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朱浙,字必东,号损岩,福建莆田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曾历福建承宣布政司,官至御使,因“大礼议”事件削职为民。
- 诗歌原文及翻译:
原诗:《寄题景范亭》
瑞霭霏微半不分,遥从江树望江门。
橘中遗老今无恙,灶下桐声旧有闻。
葵藿丹心瞻日近,庭闱风色及春温。
自怜憔悴逋臣影,释褐曾沾玉露恩。翻译:
云雾缭绕,难以分辨天地之间,我站在远处眺望江边的小城。
城中那些年长的老人依然健康,厨房里煮饭的声音依然清晰可闻。
望着阳光越来越近,感受到庭院里温暖的气息。
自己如同一个被遗弃的臣子,曾经享受过皇帝的恩泽和荣耀。
- 诗句赏析:
- 朝霏夕霭横苍苍:这句话通过描绘朝雾暮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深赞叹。
- 亭高思古向来久:诗人通过对景范亭的高度的描写,引发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联想。
- 主人应白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景范亭中主人年岁增长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创作背景:
- 朱浙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历史、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这首《寄题景范亭》,朱浙展示了他的诗歌才华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朱浙的《寄题景范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朱浙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以及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