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之山落何处,江海淼茫隔烟雾。
景范高亭倚大荒,朝霏夕霭横苍苍。
亭高思古向来久,亭中主人应白首。
结交国内尽豪英,慷慨何曾接杯酒。
石溪张子吾故人,昨来归自楚江滨。
相逢抵掌为余说,几见兹亭风景绝。
席帽低临山顶云,瑶觞追吸湖心月。
寒潭密竹晚氤氲,紫荆花发生清芬。
俯瞰南窗望八极,令人长忆范希文。
希文襟度何磊落,高行阔步向寥廓。
朝营暮度求赢馀,大笑世人空龌龊。
尧夫心事乃翁同,东吴故旧漫相逢。
麦舟一掷归徒步,家庭唯诺何从容。
千载高风竟谁续,近湖兄弟美如玉。
锦袍玉带光荧荧,紫诰金章照人目。
千钟厚禄宁自腴,倾囷倒廪俗人无。
丈夫意气每如此,岁月从容古道徂。
浩浩长风吹汉水,兹亭高咏满人耳。
我欲从之路阻脩,回复归阑谁倚徙。
【注释】
武昌:今湖北鄂州,古称武昌。景范亭在鄂州城南。大荒:指旷野。朝霏夕霭:早晨的云雾和傍晚的云气。苍苍:青色。
【译文】
武昌的群山消失在何处?江海茫茫,烟雾弥漫。
景范高亭依凭大荒原,早晨的雾霭晚上的云气,笼罩着青色的天空。
高高的景范亭中,思绪古来已很久,那亭中的人们应该已经满头白发。
结交了海内所有的豪杰英豪,慷慨激昂从未接过酒杯饮酒。
石溪是张子吾的故人,昨日从楚州江滨回来。
相逢相谈,拍手为余解说这景范亭的情况,几时见到此亭风景绝美。
席帽低垂,临山顶的云气,瑶觞追吸湖心月色。
寒潭密竹傍晚氤氲生香,紫荆花开放散发清香。
俯瞰南窗遥望八极,令人常常想起范蠡。
范蠡胸怀坦荡何等磊落,他的品行高尚迈步走向广阔的天空。
早上出征晚上归来寻求赢余,大笑世人空自无聊。
尧夫心中的事与翁同,东吴故旧偶然相遇。
麦舟一掷归徒步,家庭唯诺何从容。
千载高风竟然还有谁继续,靠近湖泊的兄弟如同玉一样美好。
锦袍玉带光华闪烁耀眼,紫诰金章照耀着人们的面庞。
千钟厚禄怎能自得其乐,倾尽仓库倒廪给百姓。
丈夫意气每如此,岁月从容古人之道逝去。
浩浩长江长风吹拂汉水,景范亭高歌传遍众人耳畔。
我欲跟随之路受阻难修通,返回栏杆又有谁能依靠呢?
赏析:
《寄题景范亭》是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冬初。作者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贬到黄州,在黄期间曾游历黄州城内外名胜古迹。景范亭位于黄州城南,是苏轼游览黄州时所建,以纪念战国时楚国名臣范蠡而命名。
首联“武昌之山落何处,江海淼茫隔烟雾。”描绘了景范亭所在之地的地理环境。武昌之山,指的是黄州境内的一座高山,其位置在黄州城东南。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只见远处的烟波浩渺、江海交融,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黄州山水之美,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颔联“景范高亭倚大荒,朝霏夕霭横苍苍。”进一步描绘了景范亭的风貌。景范高亭依偎在大荒原之上,早晨的雾霭和傍晚的云气交织在一起,笼罩着整个景色。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朝霏夕霭”比作“横苍苍”,形象地描绘出景范亭周围的景色。同时,这句诗还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这座古老建筑的深深眷恋。
颈联“亭高思古向来久,亭中主人应白首。”表达了作者对于景范亭历史的感慨和对亭中主人的思念。诗人通过回忆往昔岁月,感叹景范亭的历史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景范亭主人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这里的“思古”一词,既指回忆历史,又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交游天下尽豪英,慷慨何曾接杯酒。”则进一步展现了景范亭的文化底蕴和人物风采。这里提到“交游天下尽豪英”,表明景范亭汇聚了众多英才雅士,他们在这里畅饮高谈,共同探讨人生哲理。这里的“慷慨何曾接杯酒”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豪情壮志的羡慕之情,同时也展示了景范亭作为文人聚会场所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范亭的地理位置、自然美景以及人文风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古人智慧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中的经历和思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