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树亦易种,瘦地难为春。
铁骨抱奇石,隔岁翳荒榛。
群雀噪寒枝,憔悴依霜筠。
栽培肆余力,成阴属他辰。
甘与木石居,谁非草莽臣。
岁暮山中的即景诗 其三此树也容易种植,但瘦瘠的地面难以使它春天开花。
铁骨抱奇石,隔年掩没在荒草里。
群鸟噪叫寒枝上,憔悴依附霜竹。
栽培它不遗余力,它却属于他时。
甘愿与树木石头相伴居,谁不是草莽之臣呢?
注释:
1.岁暮山中即事 其三:指作者在岁暮之时所作之诗。
2.亦:也。
3.易种:容易栽种。
4.瘦地:瘦土。
5.为春:成花。
6.抱奇石:抱住奇形怪状的石头。
7.翳:遮蔽。
8.群雀噪寒枝:一群小鸟在寒冷的树枝上鸣叫。
9.瘁(cuì):憔悴。
10.余力:多余的能力。
11.甘:愿意。
12.木石:指树木、岩石。
13.谁非:谁不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王维晚年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冬日山间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思考。全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首联“此树亦易种,瘦地难为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长条件的感慨。他认为即使是最容易种下的树木,也需要肥沃的土地才能生长得茁壮;而那些生长在贫瘠之地的树木,却难以在春天绽放美丽的花朵。这一联既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又暗示了人生的困境。
颔联“铁骨抱奇石,隔岁翳荒榛。”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奇特景色。诗人用“铁骨”比喻坚韧不屈的岩石,以“奇石”象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荒榛”则代表着被岁月遗忘的角落。这两句诗通过对山石与荒榛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所保持的坚韧和毅力。
颈联“群雀噪寒枝,憔悴依霜筠。”则转向了对鸟类生活的观察。诗人观察到一群小鸟在寒冷的树枝上鸣叫,似乎在为冬天的到来而感到凄凉和无奈。这里的“寒枝”和“霜筠”分别象征着冬季和秋天的景象,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和生命的短暂性。
尾联“栽培肆余力,成阴属他辰。”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他认为自己虽然有栽培万物的能力和愿望,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未来和命运。这里的“成阴”意味着树木已经长成荫蔽的样子,而“他辰”则指的是未来的日子或时光。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自己无法掌控命运的无奈和悲凉之情。
整首诗以咏物起兴,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命运的深刻感悟。他的诗句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