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张鲁公祠

遗庙荒凉古木稠,孤忠千载思悠悠。
频摧北虏三千士,独障南藩百二州。
落日旌旗迷大泽,屯云剑戟枕长流。
当年玉辇西还日,勋业谁将汗简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张鲁公祠》

吴世忠的《过张鲁公祠》是明朝时期的文学杰作,它不仅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诗的原文如下:遗庙荒凉古木稠,孤忠千载思悠悠。频摧北虏三千士,独障南藩百二州。首句“遗庙荒凉古木稠”,描绘了祠堂的破败景象,荒凉的环境之中,古树参天,增添了一份苍凉之感。第二句“孤忠千载思悠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忠诚之魂的无限怀念与敬仰之情。第三句“频摧北虏三千士”反映了历史上无数次的征战,而第四句“独障南藩百二州”则体现了这位英雄人物在南方边疆上的英勇事迹。这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与个人的悲壮牺牲。

吴世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一位古代英雄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追忆,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尊重。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还激发了人们对正义和勇气的向往。

《过张鲁公祠》作为明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深远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文学价值上,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历史意识和文化传承。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叙述,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追求。

吴世忠的《过张鲁公祠》是一首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和品味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感悟人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和启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