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君霖六书楼

公子开高阁,参差碧汉齐。
书应工倒薤,帙已映燃藜。
翼轸光堪摘,匡庐望不迷。
几人能载酒,时上白云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君霖六书楼》是一首明代佘翔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背景:

  1. 诗人介绍
  • 佘翔,字叔云,号青门散人,明朝著名文人,与杨慎、王宠并称“南杨北王”,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文人的生活状态。
  •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佘翔以其精湛的诗歌创作技巧,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才华。
  1. 诗歌原文
    公子开高阁,参差碧汉齐。
    书应工倒薤,帙已映燃藜。
    翼轸光堪摘,匡庐望不迷。
    几人能载酒,时上白云梯。

  2. 诗歌分析

  • 意境与风格:《题君霖六书楼》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诗中通过“公子开高阁”等词句,描绘了一个贵族子弟的豪迈与潇洒,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绘,如“碧汉齐”、“燃藜”等,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修辞手法:诗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使用了拟人化(翼轸)、比喻(参差碧汉齐)等多种修辞方式,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 主题思想:虽然诗中主要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理想,但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精神追求,反映了古代士人在动荡时代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普遍心理。

佘翔的《题君霖六书楼》不仅以其优美的艺术形式著称,更通过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辉煌成就。《题君霖六书楼》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也是一幅展现古人生活画卷的重要作品,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