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腊月不胜寒,独坐高斋拥鹖冠。
竹径云深人不到,柴门雪暗岁将残。
歌来白石凭谁和,泪尽明珠只自看。
回首越王台上月,几时尊酒重交欢。
怀汝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汝存》是明朝诗人佘翔的作品。《怀汝存》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怀汝存》通过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稍带凄凉的江村景象。腊月的寒冷、独坐的高斋、深藏不露的竹径、雪暗的柴门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幽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诗人以“不胜寒”形容冬日的冷清,以“岁将残”表达岁月无情,这些描述不仅传达了季节变换带来的自然美,还蕴含着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诗中的“歌来白石凭谁和,泪尽明珠祗自看”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情绪。这种情感并非简单的哀怨,而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反衬出人的内心世界。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
《怀汝存》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注意。佘翔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间,一个社会动荡、文人活动频繁的时代。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境和对社会的观察。尽管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诗中的孤寂感和对友情的怀念,很可能与其个人经历有关。佘翔曾因公辞职,漫游名山大川,这样的生活经历可能给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怀汝存》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和文人精神世界的杰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其艺术魅力,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