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阴秋色带蒹葭,载酒登高览物华。
漫学龙山轻落帽,白头如雪笑黄花。
九日同友人登东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同友人登东山》是王安石的作品,并非佘翔所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时的所思所感。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和赏析:
诗歌原文: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作品背景:
《九日同友人登东山》创作于宋代,此时正值重阳节。古人有登高赏菊等习俗,王安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与友人一同登山,并作诗以表达内心的感受。诗中的“城上啼乌”和“思君何处”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内心孤独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诗句解析:
- 首句:“城上啼乌破寂寥”:通过城上的乌鸦叫声打破了寂静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对这种打破宁静的声音的感受,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 次句:“思君何处坐岧峣”: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在高处(岧峣)眺望朋友所在之地的渴望。
- 三句:“应须绿酒酬黄菊”:诗人提议用绿酒来酬答菊花的美酒,表达了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四句:“何必红裙弄紫箫”: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反问,暗示了不必用华丽的服饰或音乐来表达情感,而是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如饮绿酒和赏黄菊来共度良辰。
- 五句:“落木云连秋水渡”: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面,落木连天,云雾缭绕,秋水流淌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六句:“乱山烟入夕阳桥”:夕阳下的山峦被薄雾笼罩,显得模糊而迷人,诗人站在桥上欣赏这美丽的景象,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九日同友人登东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及其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