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女飞来九月霜,尊前含笑佩萸囊。
自知不是柴桑客,也向莲花礼法王。
【注释】
青女:古代神话传说,认为九秋之交降霜的女神。九月霜:指初入冬时,天气变冷。尊前:即酒筵之上。佩萸囊:《荆楚岁时记》:“俗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言令除灾。”这里用此典故。柴桑:即柴桑门,是晋陶渊明的故居。莲花:佛寺中常见。法王:佛家用语,指佛。
【赏析】
此诗写重阳佳节,与友人登山赏菊,并祝平安吉祥之意。
首联:“青女飞来九月霜,尊前含笑佩萸囊。”青女,指九月的寒气。九月霜,指深秋。“青女”句说:九月的凉气如神女的降临,令人顿生寒意;“尊前”句说:在美酒之前笑颜满面地戴上了装有茱萸的袋子。“九月霜”句以“青女”喻指寒气,点明时令,“九月霜”既形容天气的凉爽,又暗示着节日已到。“尊前”句写饮酒,而饮酒时不忘避邪,这是重阳节习俗之一,古人认为茱萸有辟恶去邪的作用,所以重阳插茱萸、吃糕饼。“含笑佩萸囊”,写诗人和朋友们欢欢喜喜登高赏菊,同时祝愿自己和家人健康长寿。“佩萸囊”一句,用典。据《西京杂记》载:“汉文帝时,每逢九月九日,必有文豹(即白鹰)游于上林苑中,因作《九日猎新丰行》诗:‘轻裾随风转,金弓射天狼。’”可见“佩萸囊”源于古代的风俗。但这里所指的“佩萸囊”不是作为装食品用的那种,而是指一种装饰品——用来挂在颈上的饰物,上面缀有茱萸。
颔联:“自知不是柴桑客,也向莲花礼法王。”诗人自称不是隐居山野的人,而是与朋友们一道登高赏花游玩的普通百姓。这里既表明自己的身份,又表明自己和朋友们一起过节的心情。“也向莲花礼法王”,写登高赏菊之后,大家纷纷在荷花池边献花礼拜,祈求佛祖保佑全家平安吉祥。这里的“也向”二字,说明作者对这一风俗的认同,并积极参与其中。“法王”一词,在这里是对佛祖的尊称。
整首诗写重阳节,抒发了与亲友同庆佳节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