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以道次君卿韵

汝到河西日,常令消息闻。
风尘暂把袂,霄汉忽离群。
帆转天边树,楼停海上云。
飘飘岐路侧,何地复逢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以道次君卿韵》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何景明在河西任职期间,与友人的离别。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这位友人的关切和不舍。例如,“汝到河西日,常令消息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安全的关心。同时,“风尘暂把袂,霄汉忽离群”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暂时分离的情景。这种离别不仅是地理上的,也是情感上的割舍,使得诗歌充满了悲凉之感。

诗歌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何景明的文学造诣。五言律诗的严谨结构,如每两句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押韵,既符合传统诗歌的形式要求,也显示了诗人对音律的把握。诗中的用词精炼,如“风尘”、“霄汉”等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这些精心选择的词汇和句式,使得整首诗既显得优雅又富有力量。

诗歌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诗人通过对友人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离别时刻的感受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心灵的交流。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情感的流露,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从更广泛的文化背景来看,这首诗也可以被视为明代文人精神的一种体现。明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处于社会变革的前沿。何景明作为“前七子”之一,其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时代声音的反映,这种跨越时空的影响力,使得《送以道次君卿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送以道次君卿韵》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也是明代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深刻的情感表达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