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任司训

不见任公子,飘飘旅客魂。
苦吟惟白发,生计有清尊。
散吏真兼隐,荒城不异村。
人间好事者,谁到广文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任司训》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意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作品的内容、背景及其文化意义:

  1. 作品原文及鉴赏
  • 原文:不见任公子,飘飘旅客魂。苦吟惟白发,生计有清尊。散吏真兼隐,荒城不异村。人间好事者,谁到广文门。
  • 内容解读:何景明在这首诗中,以“不见任公子”开篇,借用古代任侠故事中的任公子形象,隐喻其游历四方的经历和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接着,“飘飘旅客魂”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作为游子的身份和内心的孤独感。接下来的句子,“苦吟惟白发”透露出诗人因长年累月的苦吟而导致的白发苍苍,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 文化背景:何景明生活在明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文人常常处于一种忧国忧民的状态。何景明本人也因直言进谏而被排挤,晚年归隐田园,但仍然关注着国家大事和个人命运。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出生于河南信阳,自幼聪颖过人,八岁便能作文,十五岁时考取举人,后成为中书舍人。尽管他在正德初年时因直言进谏而受到刘瑾的排挤,但在后来的岁月里逐渐恢复了名誉。
  • 成就评价:何景明与李梦阳齐名,被誉为“前七子”。他的诗歌风格俊逸,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被后人誉为“前七子”的代表之一。然而,何景明与李梦阳在诗歌风格上存在不同,两人时常争论,形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何景明在《寄任司训》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深沉的情感。诗中提到“不见任公子”,“飘飘旅客魂”,以及“苦吟惟白发”,这些句子都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怀念和自身孤寂生活的感慨。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意象的选择非常讲究,如“不见任公子”象征着诗人的漂泊无定,而“散吏真兼隐”则可能暗指诗人虽然身处官场,却依然保持一种隐逸的心态。此外,“荒城不异村”等句子也巧妙地利用了自然景观的变化来映衬人的内心世界。
  • 艺术特色:何景明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擅长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在《寄任司训》中,他的诗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何景明的《寄任司训》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作者个人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的反映,也是整个明代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的一种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