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刘薛二子过

林花寒不折,城雁日喧呼。
壮觉风情减,春增旅兴孤。
经过留翰墨,潦倒念江湖。
未似高阳侣,垂鞭向酒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刘薛二子过》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春天时对两位年轻朋友的怀念之情。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关于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何景明,字仲默,号白坡、大复山人。他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何景明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后成为翰林院编修。因直言不讳批评宦官刘瑾,遭到排挤而辞官归隐。正德初年,宦官专政,他因此谢病回家。刘瑾被诛后,他得以复职。
  2. 诗歌原文:林花寒不折,城雁日喧呼。壮觉风情减,春增旅兴孤。经过留翰墨,潦倒念江湖。未似高阳侣,垂鞭向酒垆。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里两位年轻朋友的相遇和别离,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孤独旅行者的同情。诗中的“留翰墨”和“潦倒念江湖”等词汇,体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担忧。
  4. 艺术特色: 何景明的这首诗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简洁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特别是“林花寒不折”一句,不仅描绘了季节的特点,也象征着友情的坚韧不屈。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何景明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春日刘薛二子过》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个人感慨的诗作,也是何景明诗歌艺术成就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