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玄明宫

朔海风云变,玄宫日月移。
登临逼九日,摇落倍前时。
翠竹寒虚寝,荒藤蔓曲池。
重看石椁地,徒有雍门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过玄明宫》是何景明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深刻理解。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原文
    朔海风云变,玄宫日月移。
    登临逼九日,摇落倍前时。
    翠竹寒虚寝,荒藤蔓曲池。
    重看石椁地,徒有雍门悲。
  • 赏析
    此诗描绘了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的更迭,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慨。
  1. 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
  • 何景明: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信阳浉河区,在明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并被授于中书舍人之职。何景明的一生经历了明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创作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 创作背景
    何景明身处动荡的时代,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而《再过玄明宫》正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完成的,通过对玄明宫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忧虑。
  1. 艺术特色与表达手法
  • 意象运用:《再过玄明宫》中的“朔海风云变”用“朔海”和“风云变”来象征国家和社会的巨大变动,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替。而“玄宫日月移”则形象地比喻了皇宫的兴衰更迭,以及时间的无情流逝。《登临逼九日》中通过描述登临高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不舍。《翠竹寒虚寝》和《荒藤蔓曲池》则分别描绘了荒凉的景象和藤蔓的生长状态,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顽强。最后,《重看石椁地》,通过再次审视曾经的辉煌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过往荣耀的怀念。
  • 表达手法
    整首诗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同时,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境,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再过玄明宫》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性的文学作品,通过对玄明宫的描写,诗人何景明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情和审美情趣,也传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历史和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