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绝词

孔雀慕俦侣,回翔恐相失。
罗雉为雄雌,反覆不成匹。
白沙搏清水,谁能作胶漆。
本非骨肉亲,心志安得一。
牵缠无巳时,断绝有终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何景明的五言古诗《断绝词》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和哲理的文学作品。以下是从不同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何景明,明代著名的诗人,字仲默,号大复山人,祖籍信阳(今属河南)。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官至中书舍人,因反对宦官刘瑾专权而辞官家居。何景明与李梦阳并称“李何”,他们同为“前七子”的领袖,倡导文学上的创新精神,强调学习唐宋诗词的传统,反对模仿古人,力求自成一派。

  2. 诗歌内容分析:诗中的首句“孔雀慕俦侣,回翔恐相失”以动物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伴侣关系中相互依赖、难以分离的情感。接下来的句子则进一步展开,用“罗雉为雄雌,反覆不成匹”来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接着“白沙搏清水,谁能作胶漆”表达了一种理想中的完美结合,即通过纯净的关系来维系彼此。然而这种关系在现实面前变得脆弱,“本非骨肉亲,心志安得一”揭示了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隔阂。最后,“牵缠无已时,断绝有终毕”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态度,表达了面对困境时的坦然接受和最终的决断。

  3. 主题思想:《断绝词》通过描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象,深刻地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稳定性和变化性。诗人通过对孔雀和鹿鸟等自然现象的描述,反映了人类情感中的依赖与疏离。此外,诗中也表达了对人性理解的深度,认为即使在最亲密的关系中,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疏远或决裂。

  4. 艺术特色:《断绝词》采用了简洁的五言形式,语言质朴却意味深长,体现了何景明的诗歌风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孔雀”和“罗雉”分别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疏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思和诗意。

  5. 历史影响:《断绝词》虽然篇幅短小,但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状态。该作品对后世的文人墨客有所启迪,尤其是在追求个性解放和独立思考的时代背景下。

《断绝词》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不仅是诗人何景明个人创作的体现,更是明代社会文化风貌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人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也能从中汲取到对待人际关系和生活哲学的有益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