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行

咸阳原上失秦鹿,戍夫入关竞驰逐。君王自负十尺躯,傍人更讶重瞳目。
横行按剑一何威,叱咤四海随指挥。诸侯西向受金印,壮士东归尽锦衣。
阴陵道中夜失援,垓下孤军独迎战。百万王师来震天,八千子弟随飞电。
自言百战当一身,宁知一败损威神。美人帐下看无主,骏马江边弃与人。
楚歌声高暮云伫,孤灯对酒惨不语。盖世英雄力拔山,一夕悲哀泪如雨。
君不见三军缟素行负戈,乌江不渡愁风波。古来失道众所弃,父老虽怜将奈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垓下行》是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后吟唱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他的壮志未酬和无奈的心情。以下是对《垓下行》作品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历史事件: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时期的最后一次大战,发生在楚汉五年十二月(前202年),这场战役最终决定了楚国的灭亡与汉朝的兴起。
  • 作者身份:这首诗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所吟唱,展现了他在绝境中的悲壮情绪。
  1. 诗歌内容
  • 战争场景:《垓下行》描绘了项羽被困在垓下的困境,四面楚歌,粮食匮乏,最终因兵力单薄而自刎乌江。
  • 诗人情感:诗中流露出项羽对于命运不公的怨愤和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虞姬的深情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
  1. 文学价值
  • 艺术成就:作为一首史诗般的作品,《垓下行》以其磅礴的气势、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 后世影响:这首诗不仅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文学上也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多次吟咏和研究。
  1. 文化意义
  • 民族精神的体现:项羽的英勇和悲剧性结局,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 历史的反思:通过对《垓下行》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人性的伟大。

《垓下行》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事件的作品,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文化意义的诗歌。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古代英雄人物的悲壮人生和不屈斗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