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曲

君不见萧御医,何年种杏成杏林,霞蒸日烂开芳甸。
门庭垂实虎昼守,飞花九陌人人羡。菊泉橘井俱仙灵,岂如万树春风散。
今皇御医皆不贱,麒麟绯袍常引见。奉诏时翻本草经,承恩数锡仙桃宴。
君今一身官未尊,白头抱艺趋金门。轻财重义世罕比,起死回生不自论。
林中有草金光映,服食可以延寿命。萧君萧君进此药,令我皇帝万岁无疾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杏林曲》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萧御医种植杏树成就一片杏林的赞美之情。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杏林的美丽景象,还体现了当时医疗文化的一种风貌。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杏林曲·君不见萧御医》
    君不见萧御医,何年种杏成杏林,霞蒸日烂开芳甸。门庭垂实虎昼守,飞花九陌人人羡。菊泉橘井俱仙灵,岂如万树春风散。
  2. 诗歌赏析:《杏林曲》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萧御医栽培杏树的辛勤付出和成功成果。诗中的“何年种杏成杏林”不仅表达了时间的漫长,也暗示了这一成就的不易。接着以“霞蒸日烂开芳甸”描绘了杏林的美景,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片土地上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门庭垂实虎昼守,飞花九陌人人羡”则突出了杏林所带来的美丽景观以及它带来的人们之间的羡慕之情。
  3. 诗歌写作背景:在中国古代,杏林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还常常被用来象征医生或者医学。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医学或医药有关。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萧御医医术高超的赞扬,也可能寄托了对医学事业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
  4. 艺术特色:《杏林曲》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炼而有力的语言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如“虎昼守”、“飞花”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杏林比作仙境,将杏树的果实比作人们的羡慕,这些富有诗意的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历史文化意义:在明代,中医药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医学家都受到了后世的赞誉和尊敬。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对萧御医的颂扬,表达了对那个时代中医药学的尊重和传承。

《杏林曲》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社会的医疗文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