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林之棘送崔子也

中林之棘,维桃与李。
阪田之特,生也曷以。
民之无俦,曷其有巳。
王事皇皇,驾言徂行。
念子出宿,我居𤈺𤈺。
我心之迈,与子同征。
行野蹶蹶,行国迈迈。
无草不茂,无谷不溃。
民之瘁矣,心忧用喟。
彼鱼之罭,在彼河梁。
彼兔之罝,在彼河侧。
岂不是思,进退维亟。
同贾知贪,同食知甘。
予谅子怀,如口弗爽。
予之有怀,子岂不谅。
火之方殷,不戒胥燔。
水之方割,不戒胥溺。
火之方殷,乃仇扑灭。
水之方割,弃其舟楫。
有渰斯雨,有霰斯雪。
如履坚冰,乃尚思热。
众方媚矣,莫敢独说。
如处大厦,俟其颠覆。
谓人弗言,言成祸矣。
谓人弗职,职成过矣。
孰无朋友,倡谁和矣。
子曰弗仕,子有父母。
予曰弗仕,兄弟尤予。
天子则不罪,朋友弗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林之棘送崔子也》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共12句36字,原题为“中林之棘送崔子也”。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杜甫在成都草堂。
  • 社会环境: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人此时流寓四川梓州,生活困苦。

诗歌内容

  1. “中林之棘送崔子也”中的“中林”指的是蜀地的山林,“棘”是荆棘的意思。
  2. “送崔子也”,这里的“崔子”是指一个名叫崔氏的人。诗人在送别时,表达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