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和王昭仪

白雁南飞,摇落尽、汉宫秋色。笳吹起、霓裳声断,绛河仙阙。翡翠巢空金殿里,鸳鸯瓦碎瑶台侧。忆春风、拂槛露华浓,都销歇。
尘黯淡,灯明灭;蛩语似,支离说。怨琵琶空抱,杜鹃啼血。戍柝惊回鸡帐梦,玉容羞照龙沙月。莫悲伤、环子系罗衣,君恩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和王昭仪》是南宋末人、词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著名诗作。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及其历史背景进行具体介绍:

  1. 诗人简介
  • 生平经历:汪元量(1241—1317),南宋末年的知名文人与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自号水云子、楚狂等。他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出家为道士,后来得以南归。他的一生经历了战乱与变迁,其作品也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1. 诗词原文
  • 原文摘录:《满江红·和王昭仪》的全文如下:“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阙。花覆千官鸾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恨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
  • 诗意解读:这首词通过描绘皇宫中的美景以及音乐歌舞的辉煌,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时光逝去的哀愁以及对国破家亡的悲痛。
  1. 历史背景
  • 战争背景:南宋末年,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汪元量随同三宫被俘至元大都,途中创作了此词。
  • 政治影响:作为南宋遗民,汪元量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政治面貌。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追求,更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文化表达。
  • 历史评价:在文学史上,汪元量的词作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1. 词作鉴赏
  • 艺术特色:汪元量的词作以其精湛的艺术性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著称。他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 文化内涵: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汪元量的词作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他的作品中融入了许多诗词歌赋的元素,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 历史价值:汪元量的词作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南宋末年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些词作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动荡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

《满江红·和王昭仪》不仅是汪元量个人的代表作,也是整个南宋末年的历史缩影。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哀愁的词作,更是对那段特殊时期历史的深刻反思和记录。通过对这一作品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艺术,以及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