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托难高卧,行藏且岁时。
从来燕客放,不怪楚人疑。
时有青霞想,惭无玄豹姿。
名山堪蜕骨,不遣报家知。
书李右承郭北山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李右承郭北山房》是明代诗人宋登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宋登春,字应元,号海翁,晚号鹅池生,明真定府新河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擅长诗歌和绘画,还酷爱骑射,并有着侠义精神。
这首诗作于宋登春晚年时,当时他已离开家乡多年,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诗中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生涯的种种感慨。通过对燕客与楚人的对比,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诗中“栖托难高卧,行藏且岁时”反映了他对生活状态的无奈和接受。同时,“从来燕客放,不怪楚人疑”揭示了他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诗中的“青霞想”和“玄豹姿”则体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惭无玄豹姿”也反映出他自知之明。
《书李右承郭北山房》不仅是一篇抒情诗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它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李右承郭北山房》是宋登春在人生旅途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通过品读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美学追求,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境时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