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游留别刘元和

东风习习芳草柔,欲去不去情悠悠。
赠剑何年刻玉字,对君一笑说沧洲。
宜教白发悲春晚,乍可黄金买笑愁。
此目别离那可道,相思长绕晋山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游留别刘元和》是明代诗人宋登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作者在远离家乡、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东风习习芳草柔,欲去不去情悠悠。
    赠剑何年刻玉字,对君一笑说沧洲。
    宜教白发悲春晚,乍可黄金买笑愁。
    此目别离那可道,相思长绕晋山头。

  2. 诗歌背景:这首诗作于明朝中叶,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势对文人的生活和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登春,字应元,号海翁,真定府新河人,少能诗善画,嗜酒慕侠,曾因游石首受辱后披发为头陀,最终下落成谜。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离愁别绪的深刻体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

  3.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南游留别刘元和》运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和借景抒情等,使得整首诗在结构和韵律上显得和谐而富有音乐美。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离别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感变化,如“赠剑何年刻玉字”,不仅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也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文化意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友情和离别的深切感慨。
  1. 历史影响
  • 该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明代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窗口。
  1. 现代价值
  • 《南游留别刘元和》作为古代诗歌的代表作,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蕴含的情感智慧和生活哲理同样值得现代人学习和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人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到见解。

宋登春的《南游留别刘元和》不仅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时代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领会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