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游衡岳留别李九中

洞庭南望草萋萋,江青枫□楚客悲。
何处思君心最切,雁回峰下寄书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游衡岳留别李九中》是宋代诗人宋登春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宋登春,一名子嵩,字景升,号东篱,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和画家。他的文学成就非常高,尤其擅长写诗和绘画,被后人誉为“词坛三大家”之一。
  • 在文学上,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将游衡岳留别李九中》:洞庭南望草萋萋,江青枫楚客悲。何处思君心最切,雁回峰下寄书时。
  • 翻译:站在洞庭湖畔向南望去,看到一片萋萋的草地,心中涌起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我在这里,每当雁群飞回,便寄出书信问候你,希望我的思念能传达到你的心间。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诗歌开篇即描绘了洞庭湖畔的自然风光,通过“草萋萋”与“江青枫楚客悲”,营造了一种苍茫而深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 情感表达: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自己比作楚地的游子,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化作一腔哀愁,通过对雁群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挂念与期盼。
  • 哲理思考:诗中的“何处思君心最切”,不仅是对当前情感状态的抒发,更是对人生离别常态的一种深刻反思,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价值的深刻认识。
  1. 诗歌风格
  • 婉约抒情:该诗整体风格婉约,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充分展示了宋代文人诗词的特点。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结合,使得整首作品既有外在景象的美,又有内在情感的深度,体现了古典诗词“情景合一”的艺术追求。
  1. 历史文化背景
  • 衡岳:衡岳,又称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南岳独秀”之称,是道教圣地之一。
  • 李九中:此诗中的李九中,可能是诗作者的一位亲友或同道中人,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或共同的志趣。
  1. 文化影响
  • 文人墨客共鸣:此诗不仅展现了宋登春本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 后世影响:《将游衡岳留别李九中》作为宋代文学作品之一,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研究宋代诗词不可忽视的重要文献资料。

《将游衡岳留别李九中》不仅是宋登春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也是宋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文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