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如缕到尊前,明月高楼夜可怜。
何处一声凄易断,千家花柳障晴烟。
闻箫声
介绍
《闻箫声》是明代诗人吴鼎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作者简介:吴鼎芳,明苏州府吴县洞庭山人,字凝父,为诗萧闲简远,有出尘之致。曾剃度为僧,法号大香,号唵。吴鼎芳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受到一定影响,其作品在后世仍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影响力。
诗词原文:
洞箫如缕到尊前,明月高楼夜可怜。
何处一声凄易断,千家花柳障晴烟。诗词赏析:《闻箫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夜晚景象。首句“洞箫如缕到尊前”,以“如缕”形容箫声细腻悠长,仿佛一根细丝,轻轻飘至尊前。接着“明月高楼夜可怜”,明月高悬,映照高楼,增添了一份静谧之美。然而,“何处一声凄易断”,却又透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哀愁,令人不禁深思。最后,“千家花柳障晴烟”,万家灯火中,花柳掩映下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又稍带哀愁的夜晚之中。
文学地位:《闻箫声》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它也展示了明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对于研究明代诗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化背景:《闻箫声》的创作背景也颇为丰富。在明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普遍注重诗歌创作,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此外,明朝时期的文人也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艺术特色:《闻箫声》在艺术上也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它采用了七言绝句这一古典诗歌形式,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其次,诗人运用了一系列优美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如缕”、“明月高楼夜”、“凄凉易断”、“千家花柳障晴烟”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这些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闻箫声》不仅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承。通过学习和欣赏《闻箫声》,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