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归留别诸友次浚川韵

几年尘土污华簪,归想南庄树影深。
廊庙山林元异趣,野云沙鸟是知心。
不嫌邻叟挨肩坐,却恐明公枉驾寻。
沈水烟消荻帘卷,绿槐高处一蝉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归留别诸友次浚川韵》是明代诗人何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归途中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以下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何瑭,字粹夫号柏斋,河南武陟人。他于弘治十五年进士及第,曾任翰林修撰、开州知府等职。何瑭不屈于权臣刘瑾,多次上疏请求致仕,最终因直言不讳而被罢官。
  1. 诗歌原文
  • 几年尘土污华簪,归想南庄树影深。
  • 廊庙山林元异趣,野云沙鸟是知心。
  • 不嫌邻叟挨肩坐,却恐明公枉驾寻。
  • 沈水烟消荻帘卷,绿槐高处一蝉唫。
  1. 主题思想
  • 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的挫折与反思,以及对故乡、友人以及大自然的深深思念。
  1. 艺术手法
  • 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物,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
  1. 文化背景
  •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1. 历史评价
  • 对于《病归留别诸友次浚川韵》,后世学者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都值得深入研究。

《病归留别诸友次浚川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明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历史画卷。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明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