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光公兰若

路尽询樵客,名山不觉深。
松声幽鹤梦,竹色淡人心。
秀顶蒙霜雪,清言亘古今。
问君年几许,桐子种成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光公兰若》是明代诗人何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文如下:路尽询樵客,名山不觉深。松声幽鹤梦,竹色淡人心。秀顶蒙霜雪,清言亘古今。问君年几许,桐子种成琴。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清新脱俗的风格,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访光公兰若》是明代诗人何绛的作品,其创作背景与佛教禅宗有关。何绛通过这首古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在平和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2. 诗歌赏析:《访光公兰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中“路尽询樵客”一句,巧妙地设置了寻访的起始点,为读者展开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名山不觉深”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敬畏之情以及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感。诗句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松声”、“鹤梦”,以及“竹色”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的意境,还加深了读者对自然美的感知。

  3.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深邃的表达方式。何绛通过寥寥数语,就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之中,让读者仿佛能够亲身体验到那种静谧与和谐。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审美能力。

《访光公兰若》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风雅情趣,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