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尽询樵客,名山不觉深。
松声幽鹤梦,竹色淡人心。
秀顶蒙霜雪,清言亘古今。
问君年几许,桐子种成琴。

诗句解读

访光公兰若

  • 路尽询樵客: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询问过路的樵夫,以了解前方的道路。这里的“路尽”暗示了道路的尽头,而“询樵客”则展示了对未知的探索和探求。
  • 名山不觉深:描述了名山的壮丽与深远,使人不觉其深,体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秘。
  • 松声幽鹤梦:以“松声”和“幽鹤梦”营造了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 竹色淡人心:用“竹色”来表现竹子的淡雅,进而引申到人的心境,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 秀顶蒙霜雪:“秀顶”描绘了山峰之高,而“蒙霜雪”则强调了其历经岁月仍不改其貌的自然风貌。
  • 清言亘古今:这里的“清言”可能指的是智慧的话语或哲理的表达,而“亘古今”则展现了这些话语跨越时间的持久价值。
  • 问君年几许:通过询问对方年龄的方式,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人生短暂的沉思。
  • 桐子种成琴:将种植桐树比喻为制作琴,象征着艺术创作的过程及其艰辛与成果,寓意着辛勤劳动终将结出硕果。

译文

在探寻光公兰若的旅途中,我走到了尽头,向一位樵夫询问。名山深邃而不见尽头,松林间传来的风声如同梦境般悠扬,竹林的色彩淡雅而让人心情平和。山顶被积雪覆盖,显得格外高耸,古老的言辞穿越时空,流传至今。请问你今年多大?你已经种下了桐树,现在它已经长成了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反映,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诗中的“名山不觉深”、“松声幽鹤梦”、“竹色淡人心”等意象,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此外,诗人对于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