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谁能学,斯人怀史才。
董狐不可作,知罪尚逃哉。
文献徵殷夏,微词多定哀。
谁云一邑地,知费几徘徊。
送梁药亭春州修志
历史才子怀史笔,文献传承显哀愁
- 诗意解析
- 举世谁能学:指天下何处寻得能与梁药亭匹敌之人?此句表达对梁药亭才能之高及难以超越的赞叹。
- 斯人怀史才:此人心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卓越的史学才华。
- 董狐不可作:意谓即使像董狐这样的史官,也无法完全记录真相。
- 知罪尚逃哉:即便知晓犯错,也仍试图逃避责任。
- 文献徵殷夏:文献可以追溯至殷商和夏朝时期,彰显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 微词多定哀:通过细微的描写和评价,传递出对过去历史的深刻同情与哀悼。
- 译文对照
- 酌酒与君别,离情安复言:我斟满一杯酒与你告别,离别之情让我不知如何言语。
- 谁能操寸管:在历史书写中,我们能否掌握那支能够描绘历史的笔?
- 此去客平原:你此行将离开此地,前往广阔的平原之地,展开新的事业。
- 驿路趋边海,车声杂暮猿:驿站通向海边,马车行驶在黄昏时的山路上,周围是茂密的树林。
- 遥知云树际,贤宰候斋门:遥望远方的云树之间,贤明的太守已经在书斋门前等候。
- 赏析讨论
- 何绛以真挚情感表达了对好友梁药亭的敬意和祝福,希望他能在未来的历史研究中取得卓越成就。
- 诗中通过对比古代史官如董狐无法完全记录真实事件的情况,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和对历史书写者责任感的重视。
- 通过对殷、夏等古老文明的描述以及对其文化传承的肯定,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
- 诗句中“微词多定哀”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中悲剧人物命运的深刻同情,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重影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