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夜多异精舍与超有上人坐月

松堂钟磬罢,疏露滴秋林。
好月还终夜,明灯共此心。
方穷选胜力,不觉入山深。
自笑红尘里,茫茫何处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八夜多异精舍与超有上人坐月”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绛创作的,出自《松堂钟磬罢,疏露滴秋林。好月还终夜,明灯共此心》。下面将简要地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何绛(约公元1546年-约公元1607年),字孟皋,明朝浙江杭州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句解析
  • 松堂钟磬罢:松堂中的钟声和磬声已经结束。这里的松堂可能是指一个幽静的场所,如寺院或私人住所,钟磬是佛教中常用的乐器。这句话描绘了夜晚的宁静。
  • 疏露滴秋林:稀疏的露水滴滴答答地落在秋天的树林里。这句诗通过露水的描写,传达了夜晚的清冷和秋天的感觉。
  • 好月还终夜:美好的月光陪伴着这个夜晚。这里的好月指的是明亮的月亮,它给夜晚带来了光明和美丽。
  • 明灯共此心:明亮的灯笼伴随着这颗心(这里指的是作者本人的心)一起闪耀。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明月下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感。
  1. 主题探讨
  • 此诗主要表达的是与友人在宁静夜晚相聚的美好时光,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提到的“松堂”、“钟磬”和“明月”等元素,都富有浓厚的文人墨客气息,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十八夜多异精舍与超有上人坐月》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更是一幅展现古人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画面。这首诗不仅让人们领略了古典诗词的魅力,也提醒人们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内心的平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