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雷峰家应物大师

衲衣千片把苍藤,苦行中修最上乘。
血汗任劳三十载,朝昏常饭半千僧。
心非水月同清静,境到仇雠绝爱憎。
闲日每于松下坐,笑看山色一层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雷峰家应物大师》是由明代诗人何绛创作的一首古诗。何绛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诗中“衲衣千片把苍藤,苦行中脩最上乘”这两句描绘了作者身着衲衣,手持苍藤,进行苦行修炼的景象。何绛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于修行的执着和对超脱世俗束缚的追求。同时,“血汗任劳三十载,朝昏常饭半千僧”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何绛辛勤劳作的一生和他简朴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对修行实践的重视及其对物质生活淡泊的态度。

诗中的“心非水月同清静,境到仇雠绝爱憎”则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深刻洞察。何绛在这里提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即心灵不随世俗而动,面对纷扰的世界能够保持一颗清净的心。这种境界不仅是个人修行的目标,也是一种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

“閒日每于松下坐,笑看山色一层层”这两句,则是何绛在松树下闲适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这些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何绛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享受宁静时光的生活态度。

《寿雷峰家应物大师》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修行生活的古诗,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行哲学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从而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精神上的寄托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