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千片把苍藤,苦行中修最上乘。
血汗任劳三十载,朝昏常饭半千僧。
心非水月同清静,境到仇雠绝爱憎。
闲日每于松下坐,笑看山色一层层。

【注释】

衲,僧服。千片:形容衲衣的多。苍藤:指山野间的青藤植物,常绿灌木。苦行修禅,最上乘:禅宗讲究“不立文字”而直指人心,所以有“苦行”之说;“最上乘”,意谓最精深、最高的修行层次。半千僧:僧人吃饭时用碗的数量,这里指僧人。仇雠:憎恨。清静:指心境宁静。境到:境界显现。仇雠绝爱憎:仇人相见不相识。闲日:闲暇无事的日子。松下坐:在松树荫下坐着。笑看:笑着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雷峰塔下的应物大师写的颂文。应物是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的弟弟,字坦叔,号东湖居士。此诗前四句写大师苦行修禅,心如水月,境界高远,超尘脱俗;后四句写他每日在松树下悠闲自得,笑看青山,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首联“衲衣千片把苍藤,苦行中修最上乘。”是说,这位应物大师身着千片衲衣,就像青藤一样盘绕,他在艰苦中修行,修炼到了最高的境界。

颔联“血汗任劳三十载,朝昏常饭半千僧。”是说,他为了修行,不惜流尽血汗,三十年如一日,不分昼夜地修行,而且每天只吃半千僧的饭菜。这里的“半千僧”,就是半千僧人的意思,表示僧人的数量不多,说明应物大师修行之勤恳、刻苦。

颈联“心非水月同清静,境到仇雠绝爱憎。”是说,他的心境并不像水月一样虚幻,虽然境界显现出仇人和敌人,但他却能够断绝爱恨之心,不受外界干扰。这里的“仇雠”,是指敌对的人或事物,“爱憎”是指对人或事物的喜好厌恶。

尾联“闲日每于松下坐,笑看山色一层层。”意思是,在闲暇的时候,他总是坐在松树下,笑着欣赏着层层叠叠的山色。这里的“闲日”,是指没有事情的时候,也就是平常日子。

这首诗以赞美雷峰塔下的应物大师为主题,通过对他苦行修禅、心如水月、境界高远、超尘脱俗等特征的描述,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同时,诗中的意境也非常优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